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公告 >

帮困日记有温度:“授人以渔”村民叫好

云南日报【头版】:帮困日记有温度:“授人以渔”村民叫好

“我媳妇患有脑瘤,在乡镇医院治疗不理想。作为我家的对口帮困联系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人12月4日来我家了解情况,得知我媳妇的病情后,立即帮我们联系转院到云大医院神经外科就诊,非常感谢他。” 近日,永平县杉阳镇抱龙村张志永扶贫帮困日记里写下了他的感激。

11月初,永平县杉阳镇仁寿村、屏边县弯塘乡营盘村、维西县保和镇高泉村、东川区阿旺镇阿旺村的1080户贫困村民手中拿到了“一对一”扶贫脱困联系卡。村民伍绍恒在记录扶贫帮困日记里写道:“我已与省人社厅干部结成帮扶对子,并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柠檬种植技术培训。”此外,干部为村民做了哪些实事,村民自己如何配合找准穷根等,在日记本里一目了然。

帮困户的民情本记录了省人社厅贯彻落实省委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部署,迅速行动结对,帮助群众解决难题的一件件具体事例。据介绍,截至10月底,共有791名干部职工,完成对10个贫困村、1080户贫困户“一对一”扶贫帮困结对,写出1080份贫困户“访谈问卷”,给后期工作因户施法、因村施策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与此同时,该厅在走访中,迅速开展技能扶持培训,增强扶贫帮困“造血”功能。

“授人以渔”村民叫好

“虽然种了大半辈子地,但学习科学种植还是头一回。”永平县杉阳镇杉阳村贫困户杨绍华说,他参加了永平县人社局组织的果树工培训并取得了果树工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牵线”与公司签订了《用工合同》,现在每月可拿3000多元工资。

在走访中,省人社厅干部采取“听、看、问、记、提”的办法入户调查。“听”是听取乡镇领导和村干部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情况介绍;“看”是实地进村入户查看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问”是向结对帮扶对象了解家庭人口、收入情况、开支情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记”是如实填写《云南省人社厅遍访贫困户访谈问卷》和记录走访笔记;“提”是通过走访贫困村、贫困户和梳理情况、分析原因,提出了帮扶措施和脱贫意见。截至9月底,共收集村民对“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扶贫增收建议126条。

开展技能扶贫就是广泛听取群众心声后实施的,让每个贫困户最少实现‘一户一人’掌握1至2门技能,为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以前,想多养几头猪和牛,一方面缺技术,另一方面缺钱。”村民段先桃表示。今年6月,永平县人社局在杉阳镇永启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电焊工培训,段先桃报名通过了培训,拿到电焊工职业资格证书并聘为长期工,每月工资3500元,现在,他除了种地的收入,还有了稳定的另一份经济收入,改善了家里的经济状况。

“四扶”措施精准发力

贫困户吴金富是今年开展创业扶贫的直接受益群众之一。吴金富前几年虽有养殖肉牛的经历,但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养殖效益不明显。今年9月,吴金富参加了人社部门开办的肉牛养殖培训,系统学习了肉牛养殖及肉牛疾病预防技术,现在他通过“创业贷款”增加了养殖数量,预计明年肉牛养殖收入将达10万元左右。

除技能扶贫,人社厅还推出创业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等措施,实现精准发力。目前,该厅通过帮助协调,为永平县增加1亿元的创业扶持贷款和1亿元的基层党员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其次,通过提供小额贴息贷款、技术指导、引进企业、返乡创业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巩固提升当地传统产业,引进扶持龙头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据了解,该厅为1080户贫困群众建立了脱贫增收档案和定期回访制度。与此同时,把每位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优、劣”列入年度考核的内容,对“挂空名”、“放空炮”或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和人员将进行问责。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