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人事网站 > 楚雄州 >

今日最新动态

牟定县实施“212”创业就业培训工程助推增收脱贫

时间:2017-01-15 09:35  来源:云南人事考试网  咨询QQ:800002381  微信公众号:hfpxwx

作为云南省首批、楚雄州首家在2016年底必须实现脱贫摘帽的贫困县,牟定县委、政府着力实施“两精准一整合两提高”(简称212)创业就业培训工程,帮助贫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长,真正从“苦力型”向“技能型”、“智力型”转变,从根本上摘掉“穷帽子”,走上“致富路”。据统计:2016年,全县外出务工人数近3.6万人,就近就地季节性务工1万余人,劳务经济收入超过2亿元,相当于全县烟草支柱产业及几十家企业的就业规模和经济效益。

一、“两精准”: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精准

(一)培训对象精准。根据省、州、县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牟定县精准施策,科学谋划,由组织、人社、扶贫部门牵头,7乡镇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情况作了详细摸底调查,对贫困户的知识结构、受教育程度、技能培训和掌握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筛查出一批有能力、有意愿通过技能培训后就业实现增收的贫困户。根据掌握的情况,全县统筹人社、农办、扶贫、等相关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对照州人社局转发省人社厅《关于贯彻落实农村劳动力转业培训扶贫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楚人社办〔2016〕26号)及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201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明确全县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方法步骤,进一步压实县级相关部门和乡镇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据统计,2016年,全县农业劳动力资源总数为11.32万人,目前已实现转移就业近3.6万人,其中:在县内务工3437人,在州内务工7467人,在州外省内务工15940人,在省外务工9015人(珠三角地区2073人,长三角地区1161人,其他地区5781人),国外务工71人。

(二)培训内容精准。一是因地制宜选择培训内容。瞄准全县脱贫摘帽1个戌街乡和11个贫困村,结合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安居房建设、产业发展和外出务工实际,调配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的培训讲师和农技人员,因地制宜开展建筑施工技术、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培训,组织有就业技能需求的8500人参加培训。结合“左脚舞之乡”品牌建设,举办8期巾帼脱贫彝族刺绣培训班,450名妇女参加培训。通过培训,我县农村劳动力实作技能得到有效提升,技能型人才在就业、创业、立业过程中开阔眼界,增强技能,“鼓了口袋、富了脑袋”。同时一定程度上扩充了劳动力资源“人才库”,带动了劳动力市场“创业潮”。二是根据用工单位需求选择培训内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落实“因用而训”的培训方针,加强与用工单位的沟通协调,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按用工需求和趋向确定培训专业,开展订单式培训。通过走访调查,摸清企业需求,积极组织专家服务队深入用工较多的企业开展培训,让学员培训后实现就地就业。结合脱贫攻坚,因户施策,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培训课题,开展“送培训入户”,将培训送到贫困村贫困户。通过落实“一户一策”精准措施,开展“定向式”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培树典型、带动一批的良性循环。

二、“一整合”:整合培训平台资源。一是多渠道、多角度宣传国家、省、州、县就业创业政策。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中,积极主动深入贫困户,广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措施以及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就业创业成功典型,消除贫困户劳动力对外出务工的思想顾虑,树立“崇尚技能、自食其力、增收脱贫”理念,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二是积极整合部门资源,创造“大培训”优良环境。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和协调机制,按照“统一培训、各计其功”的原则,统筹整合人社、扶贫、教育、科技、农业、畜牧、林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多个部门实施的培训项目,组织开展食品检验、建筑装修、商品营业、计算机文字处理、物业管理、彝族刺绣、家政服务、安全保卫、家电维修及种养殖等各类技能培训,做到培训人力、物力、财力共享,避免重复培训带来的资源浪费。2016年,全县共组织各类农村劳动力培训8万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培训13612人次,带动就业6387人;组织高技能人才培训3期323人;创业培训5期250人,带动就业140人。经调查统计,培训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后,月均工资基本在3000元到4000元左右,高出未培训人员近500多元,技能培训增收效果显著。

三、“两提高”:提高培训质量和创业就业能力

(一)推行培训监督机制,提高技能培训质量。一是推行培训考核制度。在开展转移就业培训过程中,督促培训机构成立招生就业服务小组,加强与培训项目村的联系对接、规划和部署工作,主管部门派出专人根据培训进程实时深入各教学班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培训项目顺利开展。二是建立培训公示制度。坚持培训公告、公示制度,将培训工种、培训条件、培训内容、享受补助对象及标准等情况在培训村委会公开公示,接受培训学员和群众监督。三是加强平台建设。不断拓展州外、省外、国外劳务输送渠道,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2016年,共举办招聘会和场职业推荐会各3场次,发布就业信息11000余条,为各类有外出就业愿望的群众提供就业信息,搭建就业平台。全县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体力型向技能型、省内向省外、短期务工向长期稳定、盲目无序向组织有序、一般性劳务经济向创业性劳务经济转变,达到了“输出一批、发展一批、稳定一批、脱贫一批”的目的。

(二)推行典型示范带动,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一是培树典型,激励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培树具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户,通过给予免费创业培训指导和全额贴息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鼓励其通过自主创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改变地区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带动附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云南省优秀农民工”、安乐乡太极村农民胡招昌,创办太极食品有限公司,不但盘活原牟定县青龙乡废旧闲置的铁道器材厂资产,还带动了全县发展蔬菜产业6000余亩,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3000多户农户通过种植青菜增收720万元。共和镇牟尼村委会秦家村农民秦恒,在村里创办了牟定明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当地农民种植食用菌200余亩,招收附近100多名农民就近打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60多万元。通过一批回乡创业者的有力带动,形成了一条“政府引、能人带、公司帮”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新路子,有效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创业无门、发财无路”困境,促进贫困户实现了就近务工、脱贫致富的目标。二是发展产业,带动就近转移就业。依托本地优势产业,积极发挥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作用,以贫困地区从事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劳动力为重点,以我县种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农业龙头企业主为重点对象,结合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围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不同的从业方向,大力开展农业公共基础、专业技能、能力拓展、实际操作训练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普及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扶持做大做强产业,吸纳更多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带动和帮助当地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三是政策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和引导牟定籍成功企业家、行业带头人、创业能手和掌握一定资金、技术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积极整合招商引资、就业创业等政策支持,为返乡企业家和农民工创业开辟“绿色通道”,打造“项目带、资金扶、技术帮、政策惠”的良好创业软环境。四是引凤回巢,带动城乡面貌改变。经过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全家外出务工家庭较多,很多农民以“打工”为生,赚了钱,买了房,由“乡下人”变为“城里人”,未在城里买房的,大多也在老家盖了新房,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据初步统计,全县1.5万余户农户中目前在昆明、楚雄、牟定县城买房的,80%以上都是“打工族”。全县还涌现出了几个“打工村”,如碗厂村委会竹园村,全村1400多人在通海务工,每年务工收入达1000多万元,许多村民通过打工挣钱盖起了新房,竹园村成为全县有名的“洋房”村。安乐乡的直苴村,全村有500多农户2000余人,经过培训掌握技术后到昆明等地务工人数达1200多人,外出务工农民户均收入达4万元以上,村里小汽车达到100多辆,回乡创业的人数有14人,村民筹资公益项目达上百万元。(牟定县人社局)

热门搜索: 事业单位  as  公务员  村官  执业药师  二级建造师  药师  政法干警  经济师  一级建造师  二建  脙聮脗漏脙聤脗娄  职称计算机  村官确认  脗麓脙楼脗鹿脙聶  脗露脙戮脗陆脗篓  脙聮脗漏脙聤脗驴  大学生村官确认  注册安全工程师  职称英语

分享到:
来源:本站采编